安徽禾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欢迎您!
首页 > 公司动态 > 正文

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“一号”战略
2014-06-19 18:07:50   来源:

    中央一号文件从2004年至今已连续11年关注“三农”问题,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《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》从八大方面提出33条要求。
    从官方到坊间,评价中央一号文件的亮点诸多,而记者认为,最大亮点在于:中央提出的粮食安全新战略是重大创新。如果梳理中央对2014年的工作安排—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,可以清晰发现对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视程度“一浪高过一浪”。记者赘述如下:2013年12月10—13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: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。必须实施以我为主、立足国内、确保产能、适度进口、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。要依靠自己保口粮,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,做到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。
    2013年12月23—24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:要坚持以我为主、立足国内、确保产能、适度进口、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。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,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,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,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,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。
   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表述进一步展开: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。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,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。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条件、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,实施以我为主、立足国内、确保产能、适度进口、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。
    从中央会议的密集表述可以提炼出20字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,即“以我为主、立足国内、确保产能、适度进口、科技支撑”,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国家的 “一号”战略。那粮食安全战略何以上升为国家 “一号”战略?通过枯燥的数字能够看到严峻的现实。
    2013年11月29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,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.5万吨,同比增长2.1%。从2004年算起,中国粮食产量“十连增”,但是“丰年缺粮”的情况也摆在国人面前。
    数据显示,三大主粮(小麦、水稻、玉米)2012年年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左右,2013年前七个月的总数也已达1143.9万吨。不仅如此,继玉米在2011年进入全面进口后,中国2013年有可能超越埃及,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,按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,进口总量将达650万吨。
    而农业部制定的农业“十二五”规划,也就中国的粮食安全概念给出了具体的数字衡量标准:确保粮食基本自给,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,确保自给率95%以上,其中水稻、小麦、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自给率达到100%。
    显然,三大主粮的自给率达到100%的目标已被轻松突破。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:到2020年,按14.3亿人口、人均消费409—414公斤计算,总需求量将达到58487万—59202万吨。按照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计算,届时国内主粮的供给缺口将在4000万—5000万吨。
    同时,中国主粮的进口来源集中程度超过50%,如何保持自身粮食安全的急迫性与日俱增,现实的严峻逼迫我们必须立足于国内保障粮食安全,原因很简单:其一,这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。中国每年粮食消费量占世界粮食贸易量的两倍左右,如果中国粮食进口过多,不仅国际市场难以承受,也会给低收入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不利影响。我国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,这也是对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贡献。
    其二,这是由中国农业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。中国小麦、水稻、玉米的单产水平分别是单产排在前10位国家平均水平的60%、71%和67%左右。未来中国粮食增产潜力仍然十分可观。如果过度进口粮食,必然会冲击国内粮食生产,造成大量农民失业。
    以上分析显示了中国粮食安全角势逼人,但中央的应对也清晰明了。一号文件从四大途径来保障粮食安全:——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,严守耕地保护红线,划定永久基本农田,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确保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。
    这说明,立足国内解决吃饭问题,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立场没有变,要提高国内产能,通过科技支撑,使口粮得到更好保证。
    ——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,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粮食供给。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,更加注重质量和质量安全;在保障当期供给的同时,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。
    这表明,在开放视角下,中国粮食安全应该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,多渠道有效利用全球资源和国际市场。
    ——加大力度落实“米袋子”省长负责制,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粮食安全责任与分工,主销区也要确立粮食面积底线、保证一定的口粮自给率。
    这体现,地方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具有相应的行政责任,既给地方压担子,同时也调动各省积极性。
    ——增强全社会节粮意识,在生产流通消费全程推广节粮减损设施和技术。
    这强调,节流与开源同样重要。有报道称,单浪费一项,中国每年浪费粮食800万吨,够2亿人吃1年,显然堵住浪费的漏洞仅经济价值就不可小觑。(信息来源:中国经济时报)

上一篇:传统肥企在现代农业中寻找新方向
下一篇:中央一号文件锁定8项“三农”工作重点

版权所有:安徽省禾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  ICP备案号: 皖ICP备14008286号

皖公网安备 34082802000664号


技术支持:中慧创联  管理入口  联系我们